成都绿化养护—苗木树杆很重要,如何养杆才好?

      树杆是苗木最重要的部分,树杆的曲直、粗细都影响着苗木的造型。尤其是落叶乔木,其树杆的更为重要。落叶乔木常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使用,其成品大苗的规格标准是:具有高大通直的主杆,杆高要达到2.0-3.5m(行道树)或1.8-2.0m(庭荫树);胸径达到5-15cm;具有完整、紧凑、匀称的树冠;具有强大的须根系。整形或定型培养的方法主要有留杆养杆法与截杆养杆法两种,具体要根据树种习性与苗木栽培和生长的情况而定。

      当然不同的树种、不同生长习性的树种养杆的方法自然不同。

      播种苗养杆法

     对于顶端优势强的苗木(如杨树类),为了促进主杆生长,应注意及时疏去1.8m以下的侧枝及萌蘖枝。以后随着树杆的不断增长,逐年疏去定杆高度以下的侧枝,定杆高度以下的侧枝留作树冠的基础。

      柳树类苗木因幼苗阶段叶片较少,对萌生的侧芽可以保留,以促其旺长,待苗高1-1.5m,下部侧枝渐粗且数量多起来时,可适当疏除一部分;对上部出现的竞争枝应及时疏除,以防止影响主杆直立生长。至秋季掘苗前可将苗高1/2以下的枝条全部剪除。留下的枝条可行短截,以便掘苗假植。

      槐、栾树等养杆困难的播种苗可留床养杆,逐年提杆。间苗时留出20-30cm株距(行距为60-70cm)在播种苗杆茎粗壮直立的部位,选取质量好的剪口芽短截,废水充足时一般可长出比较直立的延长杆。如此重读修剪2-3年,逐年提杆达到2.5-3m的分枝点高度。

      刺槐、臭椿、泡桐等播种苗,如长势良好,秋季达到2m高度以上时,可以带杆掘苗,翌春带杆移植。如生长较细弱、不足2m高度,秋季掘苗时应行截杆,翌春移植苗根,再培养树杆。

      移植苗养杆法    

      那些乔木树种如槐、杜仲、栗树等,生长势较弱,腋芽萌发力较强,播种苗1年生长高度达不到定杆要求,而在第2年侧枝又大量萌生且分枝角度较大,很难找到主杆延长枝,故自然长成的主杆尝尝矮小而弯曲,不能满足行道树和庭荫树的要求,为此常用截杆法来培养主杆。

      截杆法是利用人为方法强制改变苗木根茎比,以增加茎杆的生长势,在一个生长季中使苗木生长高度达到定杆要求,从而获得通直的主杆。具体方法是移植后不修剪尽量保留枝叶,使根系生长旺盛,秋季落叶后将1年生的播种苗按60cm X 40cm株行距进行移植(截杆裁或不截杆裁)。翌年春加强肥水管理,促进苗木快长,生长季应加强中耕除草、防治病虫害等措施,养成强大的根系(养根),于秋季当苗高达到1.5m,基径达到1.5m时进行重截,即在距地面5-10cm处把地上部分全部剪除;然后每亩地施有机肥2500-5000kg,准备越冬。第3年继续加强灌水,增加追肥,选留其中最健壮的萌条作为主杆,剪除其他多余萌蘖,至秋季可得到高达2.5-3.0m,通直高大的主杆。注意对于一些生长势很弱且萌蘖力也弱的树种,不能采用截杆养杆法。

      对顶芽比较饱满的杨树类苗木,在移植后一般不行剪梢,而柳树类、刺槐和元宝枫等,苗梢上部芽质较差,栽后应行剪梢。一般可自顶端下20-30cm出短截,要选饱满芽做剪口芽,对苗高1/2以下发出的萌芽都要及时抹掉,以免养分分散,影响主枝生长。

      保养苗养杆法

      要根据树种生长特性,采取不同的方法。对顶芽比较明显且芽质较好的树种,如杨树类、银杏、白蜡树和香椿等,移植1年后进行冬剪,目的是养杆,提高分枝点,并注意疏除分枝点以上的竞争枝。对顶芽较弱的乔木,如柳树等,提杆与整形都要在冬季休眠期进行,要注意提高分枝点,疏除竞争枝,对主枝和侧枝短截。如移植后长势还弱,可在冬剪时考虑选饱满芽处短截,更换主杆延长枝。对枝梢细软与枝条对生的树种,如元宝枫等,树杆易弯曲,在繁殖苗第1次移植时栽植密度要大,以利于培养直立树杆。可在生长季节清除侧生竞争枝,促进主枝生长,经2-3年养成直立树杆后,再行移植,扩大株行距,以培养树冠。

(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)